聚丙烯属难粘材料,铜箔也比较难粘,因此在二者粘接之前都必须进行特殊的表面处理。
聚丙烯结晶度高、极性小、表面能低,胶黏剂难以湿润,不经任何处理的聚丙烯薄膜粘接性能很差,剥离强度只有0.2kN/m,而经电晕处理的BOPP薄膜则为1.1kN/m,马来酸酐接枝处理的BOPP剥离强度为0.8kN/m。BOPP表面处理以电晕处理速度快、效果优、环境友好,是最佳表面处理方法。
铜极易氧化,所形成的氧化物疏松脆弱,不经处理的粘接强度很低。铜的表面处理方法很多,实验表明,铜箔在氢氧化钠和过硫酸钾的溶液中于50~60℃进行氧化处理效果最优。铜的氧化处理包括溶解、中间产物生成、氧化物结晶3个过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 Na2CuO2随即溶解,并在金属与溶液界面析出氧化铜。
Na2CuO2+H20→CuO+2NaOH
氧化铜沉积在铜表面上形成转化膜。
采用过硫酸钾和氢氧化钠溶液氧化处理的氧化膜层主要是氧化铜,颜色从棕色至黑色。如果氧化膜中氧化亚铜含量较高,则为黄、橙、红或紫色。过硫酸钾的稳定性与氢氧化钠浓度和处理温度有关,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过硫酸钾含量在50~60℃不会随时间明显变化,而当温度达到65℃时,在5h后便有含量的一半分解掉。从实验得出,过硫酸钾在氧化处理液中最佳含量为10~12g/L。氧化处理时间为5min,取出后冷水、热水冲洗,热风吹干或110~120℃干燥。
经过硫酸钾和氢氧化钠溶液氧化处理的铜箔与电晕处理的聚丙烯薄膜用爱游戏老版本下载
+TDI胶粘接,平均剥离强度超过0.8kN/m。
若将铜箔先在重铬酸钾溶液中室温钝化处理6~16min,再进行氧化处理,得到的氧化膜具有优良的结构和粘接强度。用环氧—聚酰胺或环氧—聚氨酯胶与BOPP薄膜粘接的最大剥离强度可达1.4kN/m,比未经处理的聚丙烯薄膜与铜箔粘接剥离强度提高约7倍。
|